最近,印度和美国之间的争执升级,焦点在于军购案。特朗普政府以“对等关税”施压印度,而莫迪政府则以拒绝购买F-35作为回应。这场较量背后,反映了印度作为“全球大国”的雄心与现实的冲突。
F-35隐形战机对印度空军来说极具吸引力,拥有顶尖的隐身性能和先进的航电系统,并且美军已生产超过千架。然而,印度希望不仅购买成品,还希望获得技术转让并在本国建立生产线。美方则坚持只卖成品,不转让技术。这种态度让印度感到屈辱。
与此同时,俄罗斯的苏-57E承诺技术转让和本地组装,但其性能存疑。2018年印度因性能问题退出了联合研发项目,如今再考虑购买这款战机,面子上过不去。
美印之间的博弈涉及贸易和安全领域。特朗普政府试图通过加征关税逼迫印度开放农业市场并采购美国军火。莫迪政府采取了多种反击措施,包括对美农产品加征关税、向WTO起诉美国、加强与俄罗斯和阿联酋的本币结算合作,以及暗示可能转向俄罗斯。不过,印度在能源产品方面仍保持开放,以维持天然气进口渠道。
印度空军目前面临困境,仅有31个战机中队,远低于宪法要求的42个。中国歼-20列装提速,巴基斯坦即将引进歼-35,印度的空中优势正在减弱。F-35单机价格高昂且技术封锁严格,苏-57E性能存疑且交付周期不确定,国产AMCA预计2035年才能服役。印度空军装备多样化,后勤保障和协同作战能力受到影响。
莫迪政府拒绝F-35的决定表面上强硬,实际上是为了维护国家尊严。印度军工产业链尚未成熟,核心技术依赖进口。即使选择苏-57E,也需看俄罗斯脸色。印度希望通过“引进+自主创新”模式研制先进武器,但进展缓慢,国产“光辉”战机拖延数十年,AMCA项目也频现技术瓶颈。
未来,印度可能面临三种选择:妥协采购F-35,短期内获得先进装备但长期受制于人;坚持采购苏-57E,接受性能差距换取技术合作;加速国产化进程,重金投入AMCA项目但需等待多年。无论哪种选择,印度都将付出代价。美国也不会轻易放弃对印度的拉拢,因为印度在“印太战略”中是遏制中国的重要棋子。
印度的F-35之争揭示了一个残酷真相:大国雄心必须建立在扎实的实力基础上。如果一味追求面子而忽视里子,最终只会陷入困境。印度真正的挑战在于能否摆脱“买买买”的思维定式,建立起自主可控的军工体系。只有这样,印度才能真正挺直腰杆。
配资世家股票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