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麟犹如一把锋利的利刃,外向敌人砍杀,内则暗伤自己的亲人,甚至连自己的父亲慕容垂也未能幸免。然而,这家伙的命运异常顽强,纵使一生不断叛变,双手沾满了慕容家族的鲜血,却始终屹立不倒,不曾被命运击倒。
慕容麟是后燕开国皇帝慕容垂的庶出儿子,同时也是第二任皇帝慕容宝的异母哥哥。慕容垂乃五胡十六国时期的传奇战神,实力非凡,曾经将号称“宇宙大将军”的桓温打得狼狈不堪,几乎输得裤衩都掉了。如果不是前燕皇族之间的内斗,当时慕容垂有可能击败东晋,实现统一天下的伟业。
遗憾的是,那些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都有一个共同的弱点:一旦强盛起来,便不可避免地陷入宗室内斗的泥潭。慕容垂正是因为战功显赫,引起了族内忌惮,面临被灭族的巨大威胁。
正当慕容垂忧心忡忡,不知该如何自处时,他的长子慕容令献上了计策:“皇帝昏庸无道,咱们家族面临生死存亡。要想保全家族唯一的办法,就是撤退到咱们的祖传根基——龙城(今辽宁朝阳)。这样一来,若皇帝醒悟,我们还有东山再起的可能;最坏的情况,也能割据自保,保全性命。”
展开剩余90%慕容垂听后喜出望外,觉得此计妙不可言,便决定立即付诸行动。于是某日,他以打猎为掩护,带领家眷及部队悄然离开了邺城,开始了逃亡之路。
可惜,到了幽州时却遭遇了阻拦。原来,前燕朝廷已得知他们的计划,派兵前来拦截。让人万万没想到的是,泄密者竟是慕容垂的儿子——慕容麟。
慕容麟在慕容垂的众多儿子中并不显眼,且由于其母亲身份低微,慕容垂一直未曾给予母子二人应有的关注。可慕容麟是个有血性的青年:既然家中不给我地位,那我就干脆摧毁这个家。于是他在半路掉头逃回邺城,向朝廷密告了父亲的逃亡计划。
慕容垂气得直跺脚,感叹道:“家贼难防啊!既去不了龙城,回不了邺城,真是被‘坑爹贼’逼得流离失所。”
仍旧是慕容令显露才华,他提出:“如今形势无路可退,唯有投奔前秦。苻坚胸怀宽广,必定会收留咱们。”
慕容垂权衡之下,只得带领族人沿山势南行,偷偷穿越河北,渡过黄河,经洛阳抵达前秦投靠苻坚。
苻坚待慕容垂父子确实宽厚,能给的资源一应给予,连苻坚的谋士王猛也曾提醒他:“慕容垂父子不是容易控制的棋子,必须尽早除掉他们。”
王猛被誉为五胡十六国时期第一谋士,智慧堪比诸葛亮。然而苻坚不愿采纳王猛的严厉建议,想用仁义之心感化慕容家族。
眼见劝说无果,王猛便施展了“金刀计”,想要一举斩除慕容垂与慕容令父子。
计划成功了一半:慕容令逃回前燕,而慕容垂则在蓝田被捕。可苻坚选择网开一面,未对慕容垂施以刑罚,显示了其宽仁之心。
这让慕容令十分尴尬,回到前燕时对朝廷说:“我们父子俩都回来了。”前燕官员则冷嘲热讽:“你爹呢?不是还跟苻坚喝酒跳舞吗?”
慕容令无言以对,陷入更深猜忌,不得不再度计划逃离前燕。谁料,行动未起便被举报,举报者依然是那个“不惜背叛亲兄”的慕容麟。
就这样,慕容麟“大义灭亲”,将哥哥慕容令送上了断头台。
多年流转,慕容麟满手鲜血也未能换来前燕朝廷的赏识,反而险些被父亲慕容垂痛斥为“猪头三”。
没错,慕容垂依旧在前秦。很快,前秦灭了前燕,苻坚大方地将慕容家族的封地与财产重新归还给慕容垂。此时,不禁令人唏嘘:过分仁慈,终究是自掘坟墓。
慕容麟傻眼了:这还翻身?自己下的狠手恐怕没法善了,看来大祸临头,爹,儿子错了。
慕容垂心绪复杂,尽管慕容麟背叛恩情,但他最终只杀了慕容麟的母亲,放过了慕容麟。为何如此?
其实并不难理解。草原民族兄弟父子相残司空见惯,不值得大惊小怪。而且慕容麟下跪求情诚恳,慕容垂心存宽容。更重要的是,他心中还有更大计划,要借助儿子帮忙对付苻坚,重振慕容家族荣光。
事实证明,慕容垂的忍让是明智的。淝水之战爆发,苻坚百万大军被击溃,慕容垂终于露出锋芒,准备与苻坚决裂。
此时,慕容麟挺身而出:“爹,作为反骨仔我经验丰富,您该这样做……”
慕容垂惊讶道:“果然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没想到真传落在你身上。”
于是奇迹发生,慕容麟迅速崛起,成为慕容垂最信任的儿子之一。
这些年积累的磨砺,注定慕容麟不凡。当他被推到前台,迅速展现出快刀斩乱麻的本色。
自东晋太元九年(384年)至十六年(391年),慕容麟横扫河北草原,战功赫赫,为慕容垂称帝立下汗马功劳,晋升后燕第一勋臣。
慕容麟不仅军事出众,还极具识人之明,远胜其父。协助拓跋珪征服贺兰部时,他曾忠告父亲:“拓跋珪非池中之物,迟早成患,应该让他将权力转给弟弟,困住他。”
然而,慕容垂却如苻坚般多疑软弱,反驳说:“他是咱亲弟弟,又是亲家,不能轻易伤害。”
这不禁令人感叹,再强的人也有弱点。苻坚当年北方称霸,终因过于仁慈而败亡,慕容垂如今又步其后尘。
慕容垂的错误不仅于此。比如对慕容麟的问题上,他的妻子段元妃更具远见:“慕容麟阴险反复,将来必成祸根,应该早早除掉他。”
慕容垂怒不可遏:“你这是要我成为晋献公吗?”
这话极重,段妃有两个亲生儿子,这句话等于指责她试图挑拨父子关系,让自己的儿子当太子。
段妃只得哭泣着离开。
那么,段妃真是“骊姬”吗?她的判断是否准确?事实证明,东晋太元二十年(395年)发生的“参合陂之战”揭示了一切。
那年,后燕与北魏这对“兄弟”最终决裂,慕容垂派太子慕容宝与慕容麟率领8万大军进攻北魏。
当时,拓跋珪仅有2万人,却精明如狐,一边撤退至黄河西岸,避开燕军,一边截断燕军信使,将其全部活捉。
拓跋珪为何要抓信使?精彩来临。某日,慕容宝与慕容麟准备渡河时,黄河对岸忽然站出一排燕军信使,高喊:“皇帝驾崩,太子速回!”
燕军震惊,原来多日不见信使,是家中发生大事。事实上,慕容垂当时病重,情况危急。
燕军士气大受影响。将军慕舆嵩或许是历史迷,试图复制“黄袍加身”剧情,联合一帮人策划除掉慕容宝,将责任推给慕容麟,自己即拥立新主。
但阴谋尚未开始便被慕容宝获悉,策划者皆被斩首。
至于慕容麟是否参与尚无定论,但撤退过程中事情诡异。
慕容宝虽不确定父亲是否去世,但无力作战,下令撤军。军队行至参合陂,突遇狂风大作,气氛凝重。
有人警告应设断后,但慕容麟骂道:“黄河未结冰,魏兵哪能飞过来?”但迫于命令,他只得带断后部队执行,心中不甘,却在断后时偷偷去打猎。
那夜气温骤降,黄河冰封,拓跋珪率兵追击,将燕军大败,8万仅余数千生还。
司马光评说:以慕容麟对拓跋珪了解,绝不会如此疏忽,这定是他故意设下陷阱,只是慕容宝命大未死。
不久慕容垂驾崩,慕容宝即位,四个月后,拓跋珪率40万大军复仇,震动太行山。
慕容宝焦头烂额,朝堂内争论不休。有主战派建议守住关隘要塞,慕容麟却提出惊人方案:放弃所有关隘,全军撤回中山,以消耗战抵抗魏军。
有人指责此计直接导致后燕孤城难守,认为慕容麟在此坑害了慕容宝。
战事持续七个月,中山弹尽粮绝。高阳王慕容隆多次请求上阵,均被慕容麟阻止。
正当形势危急,又冒出一搅局者慕舆皓,意图刺杀慕容宝,完成先前未了的“黄袍加身”阴谋,目标指向慕容麟。
计划再次失败,慕舆皓逃脱投降北魏。
慕容麟两度登上“绯闻榜”,外界质疑主子不容兵变,慕容宝似乎并未放在心上。慕容麟显然心虚,亲自出马。
某日,他挟持禁军将领慕容精,勒令其二选一:杀慕容宝或被他杀。
慕容精镇定选择后者,慕容麟遂杀之,率部携家逃出中山,显露隐藏二十年的真实面目。
段妃的毒辣眼光极具慧根,但她未能活见此景,不久被慕容麟所杀。
慕容宝两次险遭杀身之祸,为何始终不怀疑慕容麟?这正是慕容麟的狡猾之处,他早与慕容宝结为“兄弟”。
当初段妃坚决反对立慕容宝或慕容麟为太子,慕容宝因此将慕容麟视为政治盟友。慕容垂去世后,慕容宝首个杀害的便是亲生母亲段妃,且由慕容麟亲自执行。
就这样,慕容麟用“忠诚”蒙蔽了慕容宝,直到他公然叛变,慕容宝方知自己大错。
担心慕容麟断了北逃路,慕容宝不顾劝阻,毅然弃城出逃,妄图回龙城苟延残喘。
他的愿望实现,回到龙城,却没想到被自己的舅爷爷兼亲家兰汗所杀。
慕容麟趁机占据中山,自立为后燕第四任皇帝。只是皇位如昙花一现,短短一个月后中山失守,他被迫逃往叔叔慕容德处,恭顺称臣。
内心躁动不已的慕容麟不甘心,一日听闻黄河出现麒麟传说,喜极而泣:“我不就是‘麟’?定要干掉慕容德!”
岂料,慕容德并非慕容垂或慕容宝般糊涂,慕容麟刚露头便被他一锹铲除。
慕容麟最终死去,不知地下四父子相见时,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发布于:天津市配资世家股票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